当前正值暑期,不少同学会选择去水边避暑、游玩。但溺水风险往往暗藏其中,我们要对自身安全负责,增强防溺水意识,学习了解防溺水误区、自救知识等。什么是溺水?

溺水是指人体淹没于液体(如水)中,导致呼吸受阻、缺氧,严重时可引发窒息、心跳骤停甚至死亡。溺水发生迅速,2分钟内即可失去意识,4-6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。
真实案例
案例一:重庆大学生涪江游泳溺水重庆某高校4名大学生在涪江边游玩时,其中2人下水游泳,因水流湍急被冲走。1人获救,1人溺亡。当地消防部门提醒:野外水域暗流、漩涡多,切勿盲目下水。
案例二:湖北大学生水库野泳事故6名大学生结伴到未开放的水库野泳,1人因抽筋溺水,其余5人试图手拉手营救,导致3人溺亡。警方通报称,缺乏救援工具和应急知识是悲剧主因。
案例三:广东大学生漂流活动意外某大学社团组织野外漂流活动,突遇暴雨导致水位暴涨,3名学生被激流冲翻救生艇后失踪,后确认溺亡。事后调查发现活动未报备且装备不足。
案例四:海南大学生海边拍照落水海南某高校学生在假日海滩拍照时,为捡拾被浪卷走的手机不慎滑入深水区,同伴施救未果,最终2人溺亡。海岸巡逻队指出,事发区域暗礁多,设有警示牌但未引起重视。
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?哪些地方是溺水高风险地点?通过一组海报来复习防溺水的安全知识




夏日美好,安全为先是前提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,远离危险水域,预防溺水,最后愿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又清爽的夏天!
稿件来源:教育部政务新媒体“微言教育”(微信号:jybxwb)、网络(侵删) 撰稿:林丹凤 初审初校:韩锐、陈敏华、冯胜宇 复审复校:吴礼荣 终审终校:陈列